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标签 欢迎访问!

有关岷县地铁17号线什么时候通车?谁能回复一下?

时间:2023-02-2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98 次

  当了17年销冠,上汽集团在资本市场却被冷落了。近几年,在新能源春风吹拂下,汽车板块上演了大牛市。在这一轮盛宴里,上汽集团却成为了一只熊股。

  截至2月21日收盘,上汽集团总市值为1777亿元,市盈率(TTM)为10.56倍。同期,比亚迪、长城汽车总市值分别为7998亿元、2963亿元,市盈率(TTM)分别为80.68倍、35.79倍。

  不难发现,上汽集团的总市值落后于比亚迪、长城汽车,市场已经将其视为传统企业,所以未给出较高估值。

  曾几何时,上汽集团搭上合资时代便车吃到了一波红利。随着国内自主品牌崛起,上汽集团躺赢的时代快结束了。

  目前,上汽集团面临的挑战不少,例如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一直未火,而热销的新能源车产品毛利率偏低,对利润贡献有限。此外,它还面临着特斯拉、比亚迪、造车新势力等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

  2018年是个转折点。从那年开始,上汽集团持续走弱,从32.39元最低跌至13.72元,在至暗时刻股价腰斩。如今,公司股价在15元附近,处于阶段低位。

  盈利能力方面,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的毛利率从13.25%下降至9.65%,五个报告期合计下滑3.6个百分点。同期,公司的净利率从5.45%下降至3.36%,五个报告期合计下滑2.09个百分点。

  2018年,上汽集团汽车总销量达到705.2万辆。当年,合资品牌占比超过86%,传统燃油车占比超过98%,新能车占比低于2%。

  此后的4年(2019年至2022年),上汽集团总销量每年递减,相继跌破700万、600万关口,2022年总销量仅为530.3万辆。

  过去五年,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占比从13.4%提升至52.51%,新能源汽车占比从1.98%提升至20.23%,自主品牌份量增重,新能源产品有所优化。

  今年1月份,受春节假期、国补退坡等因素影响,上汽集团销量为23.8万辆,同比下降47.75%。

  上汽集团给2023年定下的目标是:“整车销量600万辆”。这意味着,在剩余的11个月份里,该公司要努力卖出576.2万辆,平均每个月销量需达到52.4万辆。

  上汽集团能否实现销量KPI呢?该公司曾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在燃油车领域建立了核心技术体系。当下国内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认可度越来越高,这可能是上汽集团的发力方向。

  2015年11月份,上汽集团宣布重大消息,定增150亿元,其中有72亿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

  再看上汽集团,受多方因素影响,该公司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一直没有火爆起来。与之相反,造车新势力曾凭借互联网营销和用户思维强势崛起,代表性车企为“蔚小理”。

  2020年5月份,上汽集团推出新独立运营品牌“飞凡汽车”;2020年11月末,上汽集团联合阿里、张江高科又推出了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智己汽车”。

  2022年全年,飞凡R7的年度销量为3151辆,智己汽车的年度销量为4811辆,两款产品合计起来不到1万辆,不仅难与比亚迪、特斯拉等巨头匹敌,甚至落后于造车新势力。

  上汽通用五菱精准定位“人民的代步车”,主打微小型电动车市场,推出了五菱宏光MINI EV,并很快成为爆款。

  去年,五菱宏光MINI EV全年累计销量为55.4万辆,贡献了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的销量。

  据了解,这款微型电动汽车似乎不太赚钱。券商机构预估,它的毛利率在2%-3%之间。另有言论称,它对上汽集团的利润贡献低于5%。

  我们关注到,在微型电动汽车市场上,长安旗下的奔奔E-Star、Lumin两款车型去年合计销量达15万辆,奇瑞旗下的冰激凌和小蚂蚁两款车型去年销量超过19万辆,它们都是五菱宏光MINI EV的竞争对手。

  五菱宏光MINI EV从毛利率上看性价比突出,销量也不错,不过上汽集团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脱颖而出,畅销的五菱宏光MINI EV是不够的,“飞凡”、“智己”两个品牌肩负重任。

  新能源汽车概念火了三年了,已从当初的“百花齐放”到“群雄争霸”阶段。正所谓“剩”者为王,大家更关注哪家车企能走得更远。

  在造车行业,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小米创始人雷军、赛力斯轮值总裁许林、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蔚来创始人李斌相继释放出“豪言”。与之相反,威马汽车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刻,甚至被传出全员停薪消息。

  在这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尚且不知上汽集团能否成为最后的TOP5,但公司需要提前做准备,包括充沛的资金流、领先的新能源技术、符合消费者意愿的产品营销方式等。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两超多强”格局,比亚迪、特斯拉是两大龙头,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是多强选手。

  在这个火热的赛道中,像科技巨头华为、小米相继参与。华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不造车”,但它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渠道优势去赋能传统车企),通过“软实力”获取较高利润。同时,小米从手机行业跨界汽车赛道,雷军将其视为“最后一战”,颇有破釜沉舟之意。

  再看造车新势力,它们的业绩深陷亏损泥潭,却在营销模式、用户粘性以及智能化布局方面有一定优势。

  值得一提,新能源汽车逐渐从“电动化”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数据和软件或成为利润核心,上汽集团不能忽视这一潜在趋势。

  有意思的是,作为昔日的“老大哥”,上汽集团对与华为合作不感兴趣。在2020年股东大会上,面对股民提问关于与华为合作事项,公司董事长表示“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掌握“灵魂”很重要,新能源汽车的马拉松上,不掉队也很重要。上汽集团未来销量和股价上表现如何,我们将持续关注。

(编辑:网管)

关键词:

相关内容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