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标签 欢迎访问!

朱温率汴军南下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时间:2023-09-0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98 次

  在朱温看来,淮南本来就朝廷分给自己的,只因为一时受到朱瑄、朱瑾、时溥等人的阻挠,才让杨行密乘机窃取了。自己大人大量,不计前嫌,在孙、杨争夺淮南的战争中又给予杨行密极大的支援,可这姓杨的一干掉姓孙的,就和自己翻脸,甚至串通李克用要讨伐自己,这真是忘恩负义,可恶至极!

  现在好了,朱瑄、朱瑾、时溥都已经为我所灭,李克用刚刚在木瓜涧惨败,已退回太原养伤,无暇他顾,我屡战屡胜的大军正好后顾无忧,形势一派大好。看着吧,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趁你病,要你命,那我就不姓朱。

  以汴军此时的头号大将庞师古为主力东集团的主帅,统徐、宿、宋、滑四州的军队共计七万余人,进驻清口(今江苏淮阴市西,古泗水注入淮河之处)。按计划,东集团暂时按兵不动,待西集团将杨行密主力吸引过去,再沿大运河南下,直取扬州。

  以另一名将葛从周为牵制军队西集团的主帅,统兖、郓、曹、濮四州的军队(西集团的兵力数量存疑,按《旧五代史》的说法,仅“步骑万人”,但西集团也是四个州的军队,与东集团相同,数量似不应相差这么巨大,今人有文章推测其不少于三万),进驻安丰(今安徽霍邱),对寿州(今安徽寿县)展开攻击,意图调动杨行密来援。

  朱温本人,则统率大军进驻宿州,为总预备队,相机策应东、西两集团的攻势。这是自唐末藩镇争霸以来,少有的大规模进攻性战役(好像只有昭宗李昭集合中央军、关中藩镇、宣武、卢龙、大同等,联手讨伐李克用那次战争可以相比),其声势足以气吞山河,让淮南军民闻之色变。

  与之相比,杨行密集团的军队总数虽然也不能算少,但因四面受敌,相当大的力量已被牵制于各地,调动困难(如名将李神福要防备杜洪、朱友恭的进犯,而田頵、安仁义、台濛、周本等正与钱镠集团在苏州、婺州等地交锋,都无法参战),仓促间,杨行密只在扬州集结起精兵三万余人。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杨行密秉承他善于广泛征求部下意见的领导作风,召集了能够召集的几员大将,开诚布公地向他们公布了目前掌握的全部情报:“现在朱温大军分道南下,我方的北部防线已出现了两处威胁。据防守寿州的朱延寿将军报告,汴将葛从周部已渡过淮河,进至安丰,正对寿州发起攻击,不过,据朱延寿观察,此路汴军的数量并不是特别多;另据防守涟水的张训将军报告,汴军主力庞师古部七万大军已推进至淮河北岸的清口,但尚未发动攻击。”

  公布完敌情,杨行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手头现在只有三万多机动军队,这是好不容易才凑起来的,绝不能再分散使用。我们如果去东面支援涟水,即使加上张训的涟水守备军队,也仍然远远少于对面的庞师古大军,难保必胜,再考虑到庞师古行动迟缓,张训暂时没有危险,这里可以缓一缓;我军如果去支援寿州,则朱延寿的守军是着名的黑云都,下有柴再用、李厚等猛将,原本实力就比较强,加上来敌葛从周的兵不多,我方将能在北线的西战场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因此,我认为我军应该以上驷对敌下驷,先出援寿州,争取将敌较弱的葛从周部聚歼于淮南,然后再引得胜之师去迎战比较强大的庞师古部,这样的胜算应该较大吧?”

  但加入杨行密麾下不久的沙陀将领李承嗣,提出了不同看法:“侍奉杨公之前,末将与朱瑾将军等在兖、郓曾同朱温多次交战,深知其人极其狡猾,因此,他的这次部署也值得好好推敲。为什么葛从周兵少,却行动如此积极?庞师古手握重兵,却迟迟不肯渡河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

  “以我看,朱温的目的,就要是用葛从周做诱饵,将我军的主力都吸引到寿州一线去。如果奔赴寿州,仅依靠涟水守军防备庞师古,则张训兵弱,难以有效牵制汴军行动,而从楚州到扬州的大道将几乎无兵防守。可以推测,一旦出现那种情况,庞师古的行动马上会变得迅疾起来,从清口取道大运河,直取扬州。一旦扬州失陷,则淮南根本动摇!庞师古现在不是真正的行动迟缓,而是在等待我们中计。

  “以我看,我们不如先秘密出师,奔赴清口。正因为庞师古兵多,想不到我们敢以弱击强,主动拿他开刀,他必然缺少严密防备,我们并非没有取胜的机会。而只要打垮了庞师古的主力,葛从周一支偏师,军心动摇,兼兵少力弱,只能北逃!”

  本系列以史料为本,用缜密的逻辑分析和生动幽默的笔触,道尽这一纷争不断、波谲云诡的重要历史时期。重点叙述从唐末黄巢起义,到宋灭北汉的一百多年间(875—979年)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黄巢起义、梁晋争雄、五代更替、十国兴起、赵宋统一等,详细解析其始末缘由,全景描绘唐宋间五代十国大乱世。

(编辑:网管)

关键词:

相关内容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