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标签 欢迎访问!

关于福泉地铁41号线还要多久才能通车?发生了什么?

时间:2022-12-31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98 次

  现在每天打开手机,都有太多人离去的消息。演员在怀念逝去的父母,名人在教我们如何警惕老年人的并发症。

  然而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已经失去了13位院士,他们年龄最大的102岁,年龄最小的57岁。他(她)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鞠躬尽瘁,砥砺深耕。这些国之栋梁,民族脊梁,我们无法去定义其中有人算不算得上是寿终正寝。

  当他(她)们的名字在这个冬天被永恒记录,我才惊觉到在那些城市隐秘的角落里 ,在那些偏远的农村,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多少和他们一样又不一样的老人,此刻他们正需要被我们看见。

  这几天看见央视的新闻,我们目睹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发热门诊正在经历的一切。几乎挤满了人,其中多是白发苍苍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患者们的静默无语,家属们的焦急等待。

  而一线医生的陆续返岗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很大。一是人数实在太多,单是25号一天发热门诊就有340多人。二是危重症病人的比例升高,老年人更是严重。

  疫情冲击之下,身强体壮的年轻人都要承受煎熬。我们无法想象拥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又要如何承受病痛的折磨,这个冬天他(她)们正在承受着人生最难的考验。

  北京是汇集全国最好最多最先进医疗资源的城市,而在那些偏远农村的老人又是怎样呢?他(她)们的困境又如何了呢?

  就在前几天我看见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个农村的现状让人看了心酸。一个简陋的卫生所由于人太多没办法,只能用一条绳子在门前给老人输液,看见老人做在外边挂着吊瓶太让人心酸了。而在农村有多少节俭老人都是自己扛一扛的,根本就不舍得去买药,更何况是在药难买的当下呢?

  而在疫情下的农村不只是如此,有多少留守老人,他(她)们的子女都不在身边而老人又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往往都是不告诉子女的。若没有人知道他们生病,那么等待他们的又将如何呢?

  我想说的是“治”永远比不上“防”,所以还请多多提醒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一定要注意防护,有事一定要及时地和子女沟通。

  从2019年到2022年,这条抗疫之路我们已经走了三年。没有放开的时候,每天都有人在叫嚣着放开而现在放开了又有人开始怀念没有放开的时候。

  但是纠结于此已经没有意义了,无论在何种境遇下。我们都要相信“只要以人为本,只要以善出发,只要每个群体都能被看见”我们的路就始终走在春暖花开的方向。

(编辑:网管)

关键词:

相关内容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