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标签 欢迎访问!

横县地铁三十九号线开工了吗?有没有更详细一点的回复?

时间:2023-02-2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98 次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这句话正是共产党人一代代优良传承的良好体现。而对于自我的要求,最基本的就是衣食住行的物质方面。

  作为被毛主席点名夸奖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一位奇才,刘少奇的一生为党为人民贡献良多。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发现上顿菜里吃剩下的几片苦瓜没有端上来,询问服务员得知是已经被倒掉了,忍不住痛心疾首的说:“这些可都是劳动人民的果实,倒了实在太可惜了,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浪费这些劳动果实啊!”

  由此已能看见刘少奇身上的勤俭朴素的节约之风,这一点在他平日的工作餐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刘少奇一家人口颇多,他和妻子的工资不仅要交房租还得供一家人使用,因此生活十分简朴。

  刘少奇的午餐通常是两盘小菜,还是比较清淡的素菜,荤腥很少。刘少奇的晚饭则更加简单,因为工作繁忙,他往往是忙到深夜12点才开始吃晚饭,但这份晚饭通常是中午剩下来的饭菜。

  有工作人员实在是看不过去了,担心刘少奇把身体熬坏了,主动向党组织打了申请,后来经过大家一致同意,决定给刘少奇夫妇申请一份每人每天五角钱的夜餐费,刘少奇的伙食这才稍有改善。

  但没过几年,这件事无意间被刘少奇知晓了,他立即让妻子核查了自己的伙食费,发现确实有这笔补贴后,便把工作人员喊过来开会。

  刘少奇理解工作人员的善意,但他坚决反对了这种行为,他说:“我的生活由我自己负责,不能要国家补贴。一共补助了多少就从我的工资里逐月扣回去,补多少退多少,就是节衣缩食也得把钱退给公家!”

  在刘少奇的坚持下,这笔补贴最终以每月100元的形式从刘少奇的工资中逐笔退回,刘少奇一家为此节衣缩食了近一年才还清。这就是刘少奇对自己工作餐的坚守,坚决不多拿国家一分钱,更不多占人民一分便宜。

  有一次,刘少奇到山东调研,当地的招待处特地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刘少奇看到后却皱起眉头,很是严肃地批评了随同官员,说:“你们这一大桌子菜,都够农民吃好几天了,撤了吧!以后不管哪一级人来,都用便饭招待就行。”

  而提到毛主席的工作餐,大众最熟知的就是“四菜一汤”的经典搭配了。据担任毛主席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说,主席的四道菜里通常是红烧肉、鱼肉、空心菜这些荤素搭配着来,汤就是家常喝的西红柿鸡蛋汤。

  但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毛主席一开始的工作餐吃的是只有一道菜的配置。那时候正值解放战争,主席常常为了前线战场彻夜不休,身边的工作人员实在担心主席的身体状况,想给他提标准,但都被主席拒绝了,说每顿只用一道菜就够了。

  但好心的厨师还是擅自做了三道菜给主席,分别是辣椒炒豆腐、菠菜炖粉丝、肉沫小油菜。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看了之后十分高兴,说这都是主席爱吃的菜,到时候主席一定会吃下去的,厨师也满意地点点头,想着以后就这样给主席改善伙食。

  过了一会儿,工作人员把吃空的碗筷端出来,厨师高兴说以后咱俩就这样办,主席就能多吃一些了。谁料工作人员却沮丧地说:“你以为主席把菜都吃了呢?你数数看有几个盘子。”厨师这才发现不对劲,这么只有一个空盘子。

  工作人员这才解释说,主席就只吃了一道菜,剩下两个菜都还原地放着呢,原本说要退回去,又不好让同志们吃剩菜,便说把这两道菜留着后两顿热热吃。直到后来,中国解放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变好了,主席的工作餐配置才变成三菜一汤。

  至于人们所熟知的四菜一汤配置,则是后期主席与家人一起吃饭的时间多了些,经厨师强烈要求才加到四菜一汤的。而所谓的红烧肉、红烧肘子之类的着名主席菜,毛主席固然很爱吃,但通常两周甚至一个月才吃一次。

  事实上,受母亲信佛的影响,毛主席生活中更爱吃些素菜,大白菜、空心菜、菠菜这些都是主席饭桌上的常客。

  当然,作为一个地道的湖南人,毛主席最爱吃的素菜还是辣椒、苦瓜炒豆豉之类的。毛主席还爱吃杂粮饭,他吃菜通常会配上一小碗饭,一般是以糙米为主,有时候还会加一些红薯、豆子之类的。

  朱老总作为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他的工作餐也是一贯十分简朴。自幼吃惯了红薯饭、菜饭的他对自己的工作餐要求并不高,一般是按三餐一汤来算的。

  即便是这么简单的配置,朱德也不允许夫人康克清享受同样的待遇,而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让夫人和同事一起去食堂吃大锅菜。

  而关于朱德夫妇的伙食,还有一则趣事。朱德夫妇两人每个月的粮食定量总共26斤,但朱德一家子人口众多,光靠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吃。怎么办呢?朱德没有想着走特权打申请,而是重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种地。

  据朱德的孙辈刘建回忆说:“现在的中南海里面种的都是花,他们小时候可不一样,都是在院子里开地,种粮食、种菜,简直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南泥湾’!”朱老总的种地功底看来是不减当年啊。

  实际上,缺粮少菜就种地开荒,是朱德的老传统了。早在长征时期,战士们一度没有蔬菜吃,极大影响了身体健康,朱德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果断地拿起锄头在战地附近为战士们亲自开荒种菜。

  周围的许多人都心疼朱老总白天忙军国大事,晚上还要种菜太辛苦了,朱德却笑呵呵说,不辛苦,这可是自己的老本行,而且,只有自己带头了,才能让战士们更快的吃上菜!

  长征时期的艰苦岁月给朱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朱德平日在家也常常会用粗粮拌野菜做窝窝头吃,借此来教导子孙后辈要能吃苦。

  特别是在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朱德更是以身作则,不吃肉甚至连白米饭也不吃,带着家人一起吃红薯,吃菜糊糊,为国家尽可能节约每一粒粮食。

  有一次,在去云南昆明视察时,当地的厨师一开始给朱德做的是清淡的家常小菜,朱德吃了十分开心,高兴地辨认着自己吃的是哪一味野菜。但后来,上面来人检查后,认为朱德的工作餐远远没有达到他这个级别应该有的标准,勒令厨师提升水平。

  于是,一道燕窝炖蛋端上了朱德的饭桌,谁料朱德看到后很是生气,质问厨师为什么做这道菜,在听完厨师的解释后。朱德无奈地说了句,既然如此,这顿燕窝的钱我就出了,以后可别这么做了,不然我就不来吃了。

  于是,金雀花炒蛋、青豆焖饭这样的菜重回朱德的饭桌,朱德满意地吃着这样的饭食,意味深长地说了句:“还是粗茶淡饭最相宜啊!”

  作为国家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5年再度出山后,国家的经济逐步走上正轨,变得繁荣富强,但邓小平并没有因此放宽对自己工作餐的严格标准。

  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邓小平特别强调:“像我们这样的人,生活方面特别是吃的问题上,我看西红柿炒鸡蛋当工作餐就很不错!”

  邓小平不仅是这么说,同样也是这么做的。据了解邓小平工作餐的同志说,邓小平的工作餐就是普通的家常菜,没有任何山珍海味,一般都是炒青菜、西红柿鸡蛋这样的菜。

  有一次,工作人员看邓小平辛苦,想为他补充一些营养,偷偷找来了一些鲍鱼。但还没来得及处理这批鲍鱼便被邓小平发现了,连忙下命令让厨师停止制作鲍鱼,还劝诫工作人员说:“鲍鱼太过奢侈,好多老百姓还没解决温饱问题,官员更不能带头享受!”

  邓小平的早餐同样十分简单,因为工作繁忙的缘故,邓小平最爱吃的早饭就是油条豆浆。但有一次,厨师在制作油条时,不小心多放了些盐在面粉里。第一锅油条一出锅,厨师长一尝就意识到问题大了,味道实在是难以入口。

  但厨师长深知邓小平同志不喜欢浪费,因此不能把这份面粉倒掉。后来厨师长急忙往面粉里加面粉,总算把口味控制住了,但两锅油条因为盐度不同,颜色对比鲜明,厨师长只能硬着头皮把油条端了上去。

  谁料小平同志根本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照旧吃得很香,还调侃说今天吃的是鸳鸯油条。厨师长坦然自己的错误后,邓小平也没有批评他,反而是夸奖了他的勤俭节约精神,这让厨师长深受感动,小平同志的节约朴素由此也可见一斑。

  小平对工作餐的要求向来是不高的。有一次,在和其他领导到重庆的一处国营食堂吃饭时,为了不打扰国营食堂正常营业,邓小平一行人就简单吃了些豆花和地方小吃。

  随行的人对当地的一道菜赞不绝口,却嫌弃回锅肉不够正宗,小平同志却笑了笑说:“北方人做的回锅肉,既不是北味,也不是川味,这才叫特别嘛!”

  周总理的坚决不剩菜,每次都要用一片菜叶子把菜汤抹得干干净净;亦或是彭德怀元帅吃完饭后主动补交八元钱的那封补款信,但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国家历任领袖们的工作餐一直贯彻着勤俭节约的风气,不多吃一口肉,不多花国家一分钱,这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这是值得代代相传的好传统,不仅能让我们干部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更能让我们的社会形成一种节约粮食、勤俭朴素的作风。

  前些日子里,有的地方出现大肆倒奶的行径,这实在是令人心痛万分。要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国勉强实现粮食自给也才是近几年的事情,我们理应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更应当向历届先贤领袖们学习,真正在自己的一日三餐里保持节约朴素的作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编辑:网管)

关键词:

相关内容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