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标签 欢迎访问!

关于梧州地铁40号线什么时候建?能解答下吗?

时间:2023-01-0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98 次

  ◆ 西汉时丞相的权力远远高於其他官员,所谓的「三公制」,其实三公并不是平等。图為游人观看西汉文物长信宫灯。 资料图片

  三公之名,古已有之,是指地位完全相等的三个官职。西汉前期,朝廷上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位高官,於是后世习惯称汉中央政府行「三公」制。

  然而,汉代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否应该合称為三公?这是需要细究的。汉初丞相有时称為相国,承秦旧制而来,秩万石,金印紫綬,地位最高,為汉初第一位高官,所谓「掌承天子,助理万机」(《汉书·百官公卿表》)。另据司马彪《续汉书·百官志》所载,西汉初年,不仅皇帝居住的未央宫中有殿,丞相府中也有百官朝会殿。若退朝后,皇帝仍欲与丞相等官员议论国家大事,便往往亲临丞相府去。

  汉代的丞相掌管全国政事的同时,更职掌全国官吏的考覈和任免权。武帝初年,帝舅田蚡為丞相,据《汉书》记载:「当是时,丞相入奏事,语移时,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定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武帝)乃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田蚡以帝舅外戚的身份,几乎完全掌握了全国官吏的任免权,引起武帝的不满。此后,武帝有意剥夺丞相的权力,用了很多办法,其中一种是以大司马、大将军议机密大事。所以自武帝开始,丞相虽然名义上仍是百官之首,但实际权力已经大大削弱。

  太尉亦是秦朝旧制,秩万石,金印紫綬,地位仅次於丞相,是汉初第二位高官。分工专管军事,从制度上说,权力也很重。但由於当时丞相无所不统,理论上军事亦属其职掌范围之中,夺了太尉的权,故太尉并不常置。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武帝以前任太尉者,仅有卢綰、周勃、灌婴、周亚夫、田蚡等五人。汉初承秦置太尉,到武帝建元二年废太尉,前后共67年,设有太尉的时间亦只22年,约佔总数的三分之一,这说明太尉一职不常置,已经是可有可无。

  御史大夫亦承秦旧制,秩中二千石,银印青綬,地位稍次,為汉代第三高官职,「掌监察」,即副丞相,权力也较重。不过从品秩及印綬来看,丞相、太尉属公级,御史大夫仅属上卿级。然而,由於太尉不常置,御史大夫作為丞相副手,其府曾与丞相府并称「二府」。武帝限制丞相的权力时,曾信任御史大夫张汤,也使御史大夫地位有所提高。

  如上所述,在整个西汉时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地位,从来没有完全相等过。因此,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不能合称三公,故从制度上而言,汉代是不存在所谓「三公制」。由於汉儒推崇古制,认為古代最好的政治制度就是三公制。甚至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这个以三的自乘数為标準的政制设想。其实这只是汉代儒生思想中所寄託的一种政治理想,与汉代歷史并不脗合。

(编辑:网管)

关键词:

相关内容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