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标签 欢迎访问!

昌都地铁11号线什么时候开工?能不能解答一下?

时间:2023-03-0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98 次

  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众多学者和媒体纷纷表达了对厉老先生的哀思之情,学者管清友说:“(厉以宁是)中国改革的推动者、践行者,股份制的倡导者,在理论的引入、创新和实践的总结、突破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厉以宁先生,我们在很多领域可能还处于摸索和犹疑当中。深刻缅怀,先生不朽。我们应当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全球化的道路继续前进,不犹豫,不迷茫,不懈怠,不妥协。”此言可谓是对于继承厉以宁改革精神的最好注解。

  作为中国最早提出系列市场化改革理论的专家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厉以宁就提出股份制改革。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双重转型”进行理论探讨,另外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成为中国多次重大经济改革的参与者。

  除了在经济理论和改革实践上的重要贡献,厉以宁同样注重社会经济改革在不同群体、不同层面的全面推进。2008年初,厉以宁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长文《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提出搞活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关键在于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拥有同等的机会。让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成为厉以宁一直坚持的价值取向。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而起,从政府到民众面临的首要命题是如何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众多经济学家以其各自的知识背景和发展立场,提出了丰富精彩的经济改革理论。而厉以宁则基于对中国复杂国情的把握,提出了系列社会成本更低、更易为参与各方所接受的理论,让相关改革实践得以展开。这种渐进式的改革路径较好地实现了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有机统一,也有利于摆脱理论层面的争议不休,而是注重实干先行,为经济改革理论体系提供大量可供检验的案例,推动其不断完善和丰富,进而让新的改革主张在现实场景中加以验证,保证了经济理论的可操作性和旺盛生命力。

  厉以宁对于国民经济管理学、经济改革理论、经济转型理论、比较经济制度理论等方面的创见,对中国经济学的学术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政策趋向均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也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经济学人,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学以致用,成为新一代改革中坚。在讲台上坚守到88岁高龄的厉以宁传道授业、引导更多人认知和践行市场经济理论,让过去四十余年的突破与开拓,得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延展和衔续,这一重要贡献同样值得珍视。

  回顾厉以宁老先生的一生,在跌宕起伏的时代转折点,他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对中国发展走向的敏锐洞察,大胆提出改革所需的理论支持和政策主张,也被数十年的中国改革实践所证实和接纳,奠定了其在经济改革思想史上的地位。尽管其中某些理论也曾伴随过争议,但对多元思想和意见的开放兼容,坚持不同思想理论在实践中试错,恰恰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所在,也是中国取得重大成就的文化基础。我们今天不仅要纪念时代的厉以宁,更要纪念厉以宁所身处的时代。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浪潮,改革不止、创新不息,也是包括厉以宁在内无数改革同仁的毕生追求。

  当前,中国发展处于又一个重要阶段,任何市场经济领域的改革以及所伴生的理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总体方向是不断深化和完善改革机制,以改革解决问题、在市场中寻找新的答案,而不是止步不前,这也是厉以宁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我们当以行动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编辑:网管)

关键词:

相关内容
随机内容